8/10. 影片开头用篮球、橄榄球和兵乓球、台球来比喻人生中年,妇女对男性吸引力的减弱,接着教授儿子与学生在课堂讨论对老人的偏见:小气、异味、唠叨、乌龟和满脸皱纹,颇为幽默地表达人们对老人躲避球般的态度. 剧作在悲喜转换所形成温和的价值理念上融会贯通,为养大孩子,奶奶青春时捡东西吃、节俭成性,以至晚年还穿破脚鞋,忘恩负义地偷了鱼汤店的秘方,被若干年后店主的女儿找上门撕打,先拿挖苦老人问题构思喜感,再反转揭示如今讨厌的老人为孩子牺牲青春和道德. 反讽的是最了解奶奶的儿子和老朴都认不出近在咫尺的‘‘奥黛丽赫本‘’,以为她被绑架,而当老朴通过雨伞发现取款人是她后,反而被打到在地,在游乐场冲浪时,保护她的老扑却自己被浪打昏,这也是以喜衬悲:老朴爱的是她自身而非年轻的躯壳,但年老力衰的弱小让他维护爱时显得无能. 可以看到在剧情、表演、场景、服饰等方面的用心. 女主看似因为不能与男主结婚,情伤所致从事政妓,但这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契机,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、甘于平凡的女子,不能以世俗道理看对与错,本片反应了在当时那个社会,似乎只有政妓这一条路作为她释放天性、展露才华的出口. 母亲正是明白这一点,才提供她这个选择. 与其说她做的是妓,不如说是一个交际于贵族阶级的女诗人. 影片后半段战后曾经受追捧的政妓们被污蔑为女巫,犹如过街老鼠,雪白的背上血迹斑斑. 那个年代是何其残酷,出了事总要有人担罪名,而女性往往是被压迫的卑微的,她们的特殊身份一不小心就成了众矢之的.